
前几天发生一件怪事:一架从日本羽田机场飞往法国巴黎的法国航空293航班(波音777型)近日深夜,在起飞后偏离通常航线,低空飞行经过于东京市中心地区,甚至飞过日本皇居上空。一般来讲,从羽田机场起飞的飞机,为了避免对东京市中心造成噪音公害,规定其起飞不久后要回旋至东京湾上空。日本国土交通省称此事为罕见情况,要求该航空公司作出说明解释。
一般人认为,“现在是航空智能时代,现代民航飞机已实现自动驾驶,飞行员只是备胎。”如果飞行员听到这样的说法,他们的心跳一定会加速,因为这种说法是如此荒谬。
可以拿飞行和医学作一个比较:现代医学水平再高,手术也不可能完全交给机器人;同样,现代科技水平再高,飞行员也不可能完全被取代,至少现在还没有被取代。迄今为止,任何一架商业客机都不能“飞自己”,就像手术室里仍需要医生亲自操刀来切除肿瘤或做器官移植一样。
我们经常听到这个众所周知的“电脑”飞飞机的说法。其实,没有这样的事!更确切地说,客机上有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和组件组成的自动飞行系统,其中的每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功能。
“自动驾驶仪”只是这些部件中的一个,有的客机上有三个自动驾驶仪之多。自动驾驶仪的作用是把飞行员的手解放出来,但飞行员仍然需要告诉它该做什么,什么时候做,怎么做。例如,757客机就自动爬升或自动下降就有六种不同的方法,飞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哪种方法。
所谓的“自动”,并不是自动驾驶飞机,指的是飞行员通过自动系统来驾驶飞机。飞行员需要告诉它们走哪条路线,如何不偏航,飞行的速度和高度是多少,何时飞行,以及飞行过程出现的众多其他的情况。
你会惊奇地发现,驾驶舱里其实非常忙碌——即使有自动驾驶仪帮助,工作也是饱和的;即使是最常规的飞行,飞行员也要处理无数的意外事件以及机组人员时不时地提供的信息。
包括起飞和着陆。在某些天气条件下,客机是可以进行自动着陆的,自动着陆技术已经出现好多年了。但在实际中,客机自动着陆非常罕见,每年有几次自动着陆的事就不错了。
“自动着陆”这个术语非常误导人。如果客机着陆像按下按钮手臂一抱这样简单,飞行员们也就需要每年都要拿出时间在模拟器里练习再练习了,他们的飞行手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标记了。
在很多方面,自动着陆比手工操作更复杂,工作更密集。
迄今为止,并没有自动起飞这样的事情。不是是波音还是空客,任何地方都没有。